排水網體系建設是完善現代水網、提升城市承載力的關鍵。近日,記者了解到,市水務管理部門始終把打造“高效、暢通、綠色”的排水保障體系作為核心任務,通過提升污水處理能力、推進管網改造升級、加強再生水利用等措施,全力保障城市水安全。
提升污水處理能力,做到“高效排水”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方面,以提升處理能力和出水標準為重點,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。2023年以來,陸續建成李村河北岸水質凈化廠、平度東部污水處理廠等,全市污水處理能力由252.6萬噸/日提升至271.1萬噸/日,新增處理能力近20萬噸/日。同時,推動18座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提升至地表水準Ⅳ類以上,有效改善水體環境。污泥處置方面,積極探索資源化利用,推動西海岸新區、膠州市市政污泥與垃圾協同焚燒。同時,建成全省首個污泥熱干化獨立焚燒項目——小澗西污泥干化焚燒項目,日處理能力600噸,為“無廢城市”建設提供重要支撐。
推進管網改造升級,實現“暢通排水”。堅持“底數清、路徑明、改造準”原則,系統排查并改造老舊管網,組織實施李村河(張村河)流域、市內三區排水管網改造等項目,三年來,改造管網93.7公里,有效解決管網塌陷、破損等系列問題。同時,結合城市更新行動,實施西海岸新區排水防澇設施建設改造(一期)等23個重點項目,新建改造排水管網485.8公里,顯著提升排水系統安全性和城市韌性。
加強再生水利用,推動“綠色排水”。積極推廣再生水利用。2023年以來,建成投運5座水質凈化廠的再生水回用系統(西海岸辛安前河、西海岸泊里、膠州市張應、婁山河、李村河),全市再生水利用量實現大幅增長,由3.1億噸提升至5.16億噸,利用率由39%提升至60%,提高近21個百分點。目前,再生水已廣泛用于河道生態補水,工業園區、建筑工地替代用水,甚至作為城市熱網補充熱源,再生水已成為我市高質量發展的“第二水源”。
城市水環境的治理提升是一項長期而系統工程,下一步將繼續聚焦短板、精準發力,守護好城市“生命線”。
來源:青島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