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界河湖治理是幸福河湖建設的重要內容,也是河湖管護的難點。從11月26日舉行的“四川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”新聞發布會中獲悉,四川省財政部門聯合水利、生態環境等部門,經過近10年探索實踐,形成了綜合性較強、覆蓋面較廣、精準度較高、激勵性較好的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,為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河湖、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提供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撐。
四川作為“千河之省”,各流域上下游經濟發展、水環境、水資源狀況各異。為破解跨界河湖治理資金保障難題,四川出臺了《四川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獎勵政策實施方案》,充分發揮省級財政資金激勵引導作用,支持流域高水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。
在治理模式上,四川探索全流域整體推進路徑,以構建“生態命運共同體”為目標,建立川渝長江、川甘黃河、川滇黔赤水河等跨省流域以及省內沱江、岷江、嘉陵江、安寧河等重點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,推動上下游地區全力以赴改善流域水質,形成“共同抓好大保護、協同推進大治理”的工作機制。同時,堅持因河施策,全面建立“生態環境典型問題—針對性補償目標—差異化補償內容”相連接的精準型流域生態補償機制,走出一條“一河一策”的四川特色路徑。
其中,對水質待改善提升的沱江流域,采取“獎勵達標、鼓勵改善、懲戒下降”的方式,建立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激勵約束機制;對“保好水”與“治差水”任務并重的岷江流域,上游4個市(州)和中下游6個市之間資金籌集與分配實行差異比例,構建“保護者得償、受益者補償、損害者賠償”的良性互動;對環境質量整體良好、但局部污染較重的嘉陵江流域,根據干支流生態功能的重要性和流域治理難度差異化分配補償資金,既保證優良水質得到鞏固提升,又聚焦局部污染水體加大治理力度。
據四川省財政廳副廳長陳誠介紹,政策實施以來,省級財政累計安排資金95.7億元,引導撬動市(州)共同籌集資金超過300億元,在全國率先建立覆蓋全省所有市(州)的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,從制度上真正形成了省、市、縣共擔河湖保護管理責任、共抓流域水環境治理、共建幸福河湖的格局,有力促進水資源、水環境和水生態協同治理、融合發展,繪就天府之國“水清岸綠、城景相融”的幸福河湖新畫卷。
來源:人民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