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4日,東營市政府新聞辦舉行“高質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規劃”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。東營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李月英介紹了“十四五”期間,東營市在水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開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。
“十四五”以來,東營市堅持“河海統籌、水陸共治、標本兼治”,以最堅決的態度、最有力的舉措推進水和海洋生態環境治理,交出了一份“河清岸綠、灘凈海藍”的生態答卷。全市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連續四年大幅優于約束性指標,劣Ⅴ類水體動態清零。黃河干流水質穩定保持Ⅱ類,入海斷面總氮濃度連續三年優于入魯斷面濃度。黃河(東營市段)、黃河口灣區入選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、美麗海灣優秀案例,消失多年的黃河刀魚重現身影,江豚種群頻現黃河入???,生物多樣性穩步恢復。今年1-10月份,全市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66.7%,優于約束性指標44.5個百分點,水環境質量指數5.78,按同口徑計算較2020年改善22.8%。入海斷面總氮濃度較2020年改善19.34%,夏季航次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首次達到90%,較2020年同期提升15.7個百分點。
構建全域智慧監管體系,凝聚協同治水強大合力 以“智慧治水”為牽引,在全市關鍵斷面、重點涉水企業、飲用水水源地、近岸海域及重點入河排污口系統布設水質在線監測站點,構建起覆蓋全域的水質監測網絡;系統整合生態環境、水務、河務、公安、農業農村等部門職能力量,壓實屬地治水管水責任,水環境治理完成從“單點突破”向“系統集成”、從“部門獨奏”向“全域合唱”的根本性轉變。
攻堅水環境綜合整治,擦亮河湖生態鮮明底色 堅持源頭管控與系統治理并重,基本完成重點河流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整治。牽頭完成29個水污染治理項目,爭取上級水污染防治資金10.7億元;建立縣際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,累計兌付資金1.27億元;協同水務部門完成9家城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,城市黑臭水體保持動態清零;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規范化建設,水質達標率連續多年保持100%。
強化海洋生態保護修復,打造美麗海灣示范樣板 深化灣長制落實,逐年制定灣長制工作要點,建立覆蓋市、縣、鄉三級的灣長體系。累計開展巡灣986次,解決問題378個;深化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,完成629個排污口整治備案;持續開展“凈灘”專項行動,累計清理岸灘垃圾300余噸;突出抓好重點河流總氮管控,制定“一河一策”總氮污染治理與管控方案,推動近岸海域水質持續改善。
下一步,東營市將堅定不移貫徹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理念,統籌推進江河海灣協同治理,強化陸源污染精準防控,系統實施海洋生態修復,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、海洋生態功能穩步增強,全力打造人海和諧、陸海共生的美麗東營樣板。
來源:齊魯晚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