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1月5日,省政府新聞辦舉行“決勝收官‘十四五’爭先進位話發展”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省水利廳專場。記者了解到,“十四五”期間,全省完成水利投資1000億元,較“十三五”的752億元增長33%,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達到162.19億立方米,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發布會上,省水利廳負責人詳細介紹了“十四五”期間全省水利事業發展成就,通過構建現代水網、強化民生保障、嚴格資源管理、修復生態環境、筑牢防災屏障、深化改革創新六大舉措,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提升,為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夯實了水利根基。
著力構建省級水網體系 據介紹,“十四五”以來,省水利廳在水網絡構建方面,牢固樹立“項目為王”理念,高質量編制實施多項水利規劃,著力構建“四橫一縱、九河連通、多源互濟、統籌調配”的省級水網體系。河西走廊水資源配置工程被確定為西北水網標志性骨干工程,引洮、引大取水樞紐躋身第一批國家水網重要結點工程,白龍江引水、引大延伸增效等工程穩步推進;景電灌區現代化改造、黃河甘肅段防洪治理(二期)等重大工程開工建設,引洮二期骨干及配套城鄉供水、中部生態移民扶貧開發供水等工程建成通水,積石山災后恢復重建水利項目全面完成。
民生水利建設扎實推進 “十四五”以來,全省建成水庫、淤地壩、小微型調蓄設施等“水盆子”1459個,其中引洮工程讓“苦瘠甲天下”的隴中600萬群眾吃上干凈甘甜的洮河水。圍繞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,我省出臺專項規劃,推行“3+1”標準化建設和管護模式,累計投入84.39億元,建成農村水源保障和管網改造提升工程623處。目前,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5%,規模化供水人口比例達66%,較“十三五”末分別提高5個和12個百分點;55個縣(區)實現供水縣域“四統一”管理,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凈化、消毒設施配備率均達100%,農村供水實現從“有水吃”向“吃好水”的轉變。
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顯著提升 我省深入實施農業、工業、城鎮、生態“四大節水行動”,建成節水型社會達標縣59個、國家級節水型灌區13個。全省用水總量連續多年控制在國家確定的120.9億立方米以內,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降至90.2立方米、18.3立方米,較2020年分別降低19.4%、21.5%,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升至0.591,超額完成國家“十四五”目標。
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我省常態化推進河湖庫“清四亂”,累計整治突出問題1308個,完成黃河流域200座小水電站清理整改,莊浪河、祖厲河等5條河流實現年度復蘇目標。因地制宜打造幸福河湖110條(段、個),重點河湖生態流量達標率達100%。同時,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039.93平方公里,水土保持率達61%,實現水土流失面積與土壤侵蝕強度“雙降”。
水災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 “十四五”期間,全省建成水庫54座,完成黃河干流防洪治理一期工程,實施13條江河主要支流、162條中小河流、64條重點山洪溝道治理,1至5級江河堤防達標率達94%,建成水庫54座、淤地壩336座,除險加固病險水庫48座。針對春夏“卡脖子旱”,精準算好“四本賬”,爭取調用抗旱應急水量指標13.18億立方米,確保城鄉供水安全。
工程調度精準高效,落實防汛“三個責任人”和“三個重點環節”,實行汛期水庫水情日報告制度,強化河道堤防巡查防守,通過水庫防洪聯合調度,成功抗御2022年馬蓮河歷史第二大洪水等126場(站)次不同級別洪水。監測預報不斷強化,建立災害天氣會商機制,聯合多部門開展預警工作,累計組織會商研判61次,啟動應急響應22次,發布預警信息9800多萬條、山洪臨災預警叫應10.2萬次,轉移受威脅群眾7.6萬余人次,尤其在今年榆中“8·7”山洪災害中高效處置,保障群眾安全。
水利改革縱深推進,發展活力不斷釋放。我省深化用水權改革,完成交易4000余單,交易水量2.9億立方米,居全國前列。
來源:中國甘肅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