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吉林省聚焦市政公用行業提質增效,以城鎮燃氣、供熱保障、排水防澇三大領域為核心,全面升級安全保障體系,筑牢城市安全屏障,持續增強群眾的安全感與獲得感,穩步推進韌性城市建設走深走實。
燃氣安全防線全面筑牢。吉林省大力推進燃氣管道設施更新改造。“十四五”以來,累計完成老舊燃氣管道改造4079公里,基本消除了管道安全隱患;為497萬管道燃氣居民用戶、131萬瓶裝液化石油氣用戶實施“閥管”改造,為5.6萬餐飲等非居民用戶加裝報警切斷裝置,實現用戶端安全設施動態清零新突破。同時,加快推進高層住宅管道燃氣接通工程,已先后完成1016棟9.4萬余戶改造任務,占總量的73.9%,白城、白山、永吉等23個市縣已實現高層管道燃氣全覆蓋。截至目前,全省燃氣儲氣能力達7800萬立方米,較“十三五”末增長近12倍,燃氣供應保障能力顯著提升。
供熱保障服務提質升級。搭建省級供熱監管平臺,實現熱源供回水溫度、壓力等關鍵參數實時上傳,對全省居民供熱熱源運行數據進行動態監測。通過定期收集分析供熱數據,精準發現并及時解決運行中的各類問題,動態監管企業供熱質量,推動供熱服務質量顯著提升、投訴率持續下降。推行服務公示與網格化管理,在小區、樓棟及單元門前顯著位置張貼“供熱便民服務卡”,清晰公示企業名稱、負責人電話、客服熱線及報修電話,方便群眾第一時間反映訴求。優化供熱投訴處置流程,投訴平臺實行閉環管理,建立“接訴即辦、未訴先辦”快速響應機制,嚴格落實“應急搶修立即響應,質量投訴半小時上門”要求,一站式解決群眾供熱難題。
排水防澇能力持續增強。“十四五”以來,全省累計新建改造老舊雨水管網1334公里,新建改造排澇泵站規模143立方米/秒,四平市、松原市先后成為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。全省新增海綿城市建設區域462平方公里,建成下沉式綠地、雨水花園、蓄水池等海綿設施1200余處,新增雨水調蓄設施20.3萬立方米,完成300處積水點治理工程,累計完成投資76.6億元。不斷健全城市內澇應急響應機制,建成長春市國家級、延吉市省級移動排澇救援基地,形成中、東、西、南四大排水防澇應急救援區域。全省新增移動抽排設備1637臺(套),其中包括抽排能力超5000立方米/小時的大流量排水搶險泵、龍吸水車96輛,移動抽排能力較“十四五”初期提升5倍以上,有效提升了城市應對極端降雨的快速處置能力。
接下來,吉林省還將不斷完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,以更扎實的舉措、更優質的服務推進韌性城市建設,讓城市更安全、更宜居,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。
來源:吉林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