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場大雨過后,位于蕪湖市鳩江區的大陽垾生態濕地公園水清岸綠,生機盎然。漫步于湖邊步道,記者驚奇:雨后的路面為何沒有積水?
面對記者的疑問,蕪湖市鳩江園林環衛所所長薛明翔給出了答案:“今年,公園按照海綿城市的標準進行了全面改造,比如:道路兩旁設置了植草溝,能夠及時蓄滯排水,地面采用透水混凝土鋪裝,雨水可以快速滲入地下,減少路面積水,進而實現雨水資源循環利用。”
大陽垾片區是蕪湖市重要的生態調蓄空間,占地面積87.3公頃,其中水面面積47.7公頃。改造提升前,該片區內積水現象頻發,公園長期存在底泥淤積、水動力不足等問題。今年啟動海綿城市改造后,通過湖底清淤、管網改造等一系列手段,構建起可持續雨洪管理體系,實現“蓄排平衡、澇污共治”的海綿城市建設目標。
改造后,公園水環境主要指標從劣Ⅴ類提升至Ⅳ類,生態補水每年可達2000萬立方米,汛期水位預降可為上游來水預留調蓄空間23.8萬立方米,使下游河道水位降低0.2米。灌木叢變成大片的綠地,河湖清淤提升后成為城市風景,而且新建了一條全長約2.7公里的環湖康養步道,增加了一老一小的設施,方便市民在此休閑娛樂。
2022年入選第二批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,蕪湖市把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城市發展的每個環節,全面提升城市韌性。3年來,全市建成海綿項目384個,海綿城市達標面積120.91平方千米,達標區域總面積占建成區面積的45.5%。
來源:安徽日報